直写多孔钽支架表面晶须化及成骨性能研究 Study on whiskering and osteogenesis of Direct-written Porous Tantalum Scaffold
报告人:刘亚雄
所在单位:季华实验室
个人简介:
刘亚雄,教授,博士生导师,佛山市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增材制造及生物3D打印研究。2001年10月18日于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完成国际首例基于增材制造的个体化植入物临床应用,比国外最早报道的同类临床案例早了10年,至今完成同类临床应用100多例;201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完成国际首例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PEEK 全颞下颌关节重建临床应用。先后主持863重点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报告摘要:
通过直写方式制造了多孔钽骨修复支架,解决了因钽熔点高,多孔结构难成形的问题。发现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多孔钽支架表面可生长晶须结构的现象。研究了烧结环境对晶须结构生长的影响规律,发现多孔钽支架表面生长的晶须结构的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支架的致密程度不同,表面会产生从粒状到晶须的过渡结构;通过初步动物实验验证了晶须结构优良的成骨特性,表明表面晶须化可能成为多孔钽支架表面改性的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