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碳基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
报告人:刘瑞林
所在单位: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报告人简介:
刘瑞林,博士(后),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徐州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面上项目、徐州市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1批特别资助项目等10余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受邀担任SCI杂志《Front. Bioeng. Biotechnol.》副主编、《Molecules》客座编辑以及《J. Anal. Test.》、《Pharm. Sci. Adv.》等杂志青年编委。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 Nano Res., Acta Biomater., Carbon, J. Control. Release, Environ. Sci.-Nano, Bioresource Technol., Food Chem., Anal. Chim. Acta等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10项。指导本科生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另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与Anal. Chim. Acta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篇。
摘要:磁性多孔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量大、吸附能力强和磁分离等理化特性已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制备碳材料的碳源大多为石油化工试剂,且应用多聚焦在能源环境科学领域。因此,如何实现高性能磁性多孔碳材料的低成本制备并拓宽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仍是该领域亟待破解的难题。鉴于此,我们以低成本的生物质及固废为碳源,通过金属螯合辅助自组装等调控策略合成了系列功能多样化的磁性多孔碳材料,在各种理化性质表征基础上示范性地探究了所制各类磁性多孔碳材料在血液解毒、药物分离分析以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金属螯合自组装调控策略不但能将生物质废弃物很好地转化为形貌可控的磁性多孔碳材料,而且生物质衍生磁性多孔碳材料在生物医药行业极具应用潜能。
关键词:磁性多孔碳、血液解毒、生物传感、纳米酶
参考文献:
1. Gao,Y.;Wang,J.;Zhao L.-L.;Liu, R.-L.; et al. Food Chem. 2024, 441, 138365.
2. Jiang, Y.-C.; Luo, M.-F.;Liu, R.-L.; et al. Chem. Eng. J.2023, 451, 13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