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氧器官芯片驱动的T细胞-肿瘤类器官药效动态评估
报告人:张秀莉
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报告人简介: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器官芯片、类器官、3D生物打印等仿生技术,解决天然产物在药效和毒效评价中面临的问题。总计发表SCI文章103 篇,H-index为27,参与撰写英文专著的一章,中文专著的二章。作为发明人已授权32项中国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曾承担和参加了科技部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基金、973项目等十余个国家、省级项目。担任了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的客座编辑,以及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杂志的审稿人。发表的文章曾获“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学术论文”二、三等奖。
报告摘要:
新药研发的非临床评价体系是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验证的关键屏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因种属差异导致的预测偏差,以及二维细胞模型仿生微环境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临床转化成功率。本研究针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关键挑战——氧微环境对T细胞功能的动态调控机制,开发了多模态的控氧器官芯片系统。该平台相较于三气培养箱,既能实现从1%至40%的氧浓度精密控制,又能实现快速的氧微环境平衡,还支持同一芯片内多区域氧微环境的动态时序编程。通过构建控氧的T细胞-肿瘤类器官共培养器官芯片,证实肿瘤微环境的氧浓度对于T细胞功效具有显著影响。控氧器官芯片平台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精准筛选提供了新的工具,也可用于探索不同氧动力学,免疫细胞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用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