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陶瓷人工骨常温制备与实践
报告人:汪焰恩
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人简介:
汪焰恩,博士,教授/博导,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Bio-Des.& Manuf.副主编,Gels编委,J.Tissue Sci.& Eng.编委,陕西省生物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和生物制造技术等方面研究。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3 部,教材2部;J. Manuf. Syst., Energ. Convers. Manage.,Mater.& Design,BDM, Ceramics Int.等国内外顶级学报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4 项。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R2)。教学方面:国家精品课和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工信部优质特色课程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获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等奖。
报告摘要:
我国每年约有1000多万骨缺损患者,定制化人工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途径,传统金属植入物存在力学恒定临床力学适配性差导致应力遮蔽现象,绝大多数大段骨都需要二次修复;生物惰性致使无法发育,很难与自体骨完全整合,因此骨整合能力弱;金属晶界致密,室温难以塑性剪裁致使临床应用受限等缺陷,因此,国内外组织工程研究者急切期盼能彻底解决制约人工骨发展技术瓶颈。生物陶瓷因能参与人体骨骼生长发育,为临床骨缺损修复再生带来了技术变革希望,但仍面临“陶瓷骨支架易脆断、室温精准制造工艺难”等问题,制约其临床应用。为此,团队基于喷墨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从基础材料、工艺成形、装备研制整体突破“陶瓷增韧、力学适配、精准制备”三大关键技术。并进行毒理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伦理验证,证明生物陶瓷骨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具有较大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