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共轭聚吡咯纳米粒子用于乳腺癌靶向化学光热治疗
报告人:孙井军
所在单位: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报告人简介:
孙井军,男,1984年10月1日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六期“333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南通市首届青年医学专家,南通市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领军人才,南通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南通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获得者,南通市拥军优属模范个人(记功),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南通市医学会第一届甲状腺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南通市抗癌协会第一届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现担任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第五党支部书记、外科副主任、医务科科长。
参与及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共九项,负责的科研及培养经费达到9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Frontiers in Chemistry》、《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著18篇,微创旋切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获得江苏省妇幼健康引进新技术二等奖,在江苏省卫生国际(地区)交流支撑计划德国项目的资助下,应德中医学学术交流中心(DCMA)的邀请,于2023年12月22日起赴德国杜塞尔多夫路易斯医院乳腺中心做短期访问学者。
报告摘要:
化学-光热联合治疗在肿瘤的强化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由聚吡咯、胱氨酸二盐酸盐和透明质酸组成的复合纳米粒子。载紫杉醇的聚吡咯纳米粒表现出良好的光热效应,且可通过温度和氧化还原的联合响应触发药物释放。体外生物学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可有效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表达和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此外,纳米粒在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中对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协同化学-光热治疗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聚吡咯,氧化还原反应,透明质酸,光热效应,化学光热疗法